原因在于,她孩子所在的省三幼一队在湖南省幼儿园足球赛“世幼杯”决赛中取胜,但主办方宣布的冠军球队,却是一支没有进入决赛的队伍,理由是他们的网络点赞数是最高的。
我们在视频中看到,当时点赞榜排行第一的,是剑桥卧琥+省三二联队,它的票数超过了5000,排名第二的省三幼一队,只有2000+,落后大半。
但截至发稿,我们再次翻看排行榜发现,省三幼一队的票数已经达到了9087,位居第一,剑桥卧琥+省三二联队以8869票降至第二。他们与后面的票数拉开了一大截,第三名小哈佛一队,票数只有3630。
如果按照视频中的说法,比赛已经结束了。短短时间内,排名前两名的球队票数变化这么大,很难不让人质疑“点赞”这种行为的公平性。
这让我想起上面那位妈妈的话,“点赞是什么?点赞就是网络刷票,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刷票操作的。”
赛事的主办方是湖南虎童足球俱乐部,视频中,俱乐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,“点赞这种做法,是为了淡化幼儿足球的竞技性,不想说某个孩子进了球他就是第一,我们希望就算是不会玩球的孩子也能参与起来。”
她所说的点赞规则有点复杂。这场比赛所设的球队人气榜、球员人气榜和射手榜三份榜单,都是以累积赞数为积分。最后的冠亚季军、小金童奖都是按赞总数为标准。
每场比赛,虎童足球俱乐部均有视频直播。直播下方,设有两种点赞。一种是给球队点赞,与之关联的是球队人气榜,每人每天只能给球队投赞一次,但可以转发给好友继续点赞。另一种是给球员点赞,这与球员人气榜有关,投赞方法相同。
除了基础点赞,还有加赞标准。主要分两方面,一是球赛本身,如赢一场球奖励100赞,进一球奖励50赞;园长带队加50赞,副园长带队加20赞等等。在动辄上千的点赞量上,依靠球队成绩获得的点赞量,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。
另一种还是靠家长。家长们可以给俱乐部公号投稿,阅读页面获得的点赞数也可以累积到自家的参赛小朋友上,优秀稿件还可集结出版。目前,公号已经发布了多篇家长的投稿。
《三湘都市报》曾在去年“世幼杯”报道中有过这样的描述:看比赛,帮点赞,是家长石伟在“世幼杯”期间做得最多的事。
有趣的是,去年“世幼杯”的总决赛在7月31日结束,但总冠军却悬念未决,要等到8月15日才公布,这期间,家长们可以继续投票决定最终成绩。
虎童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,主打足球教育培训。2016年,他们打造了首届“世幼杯”。今年的“世幼杯”更是得到了湖南省体育总会的支持。湖南省体育总会也回应了,说这场比赛确实进行过备案。但也只是备案而已,比赛的实际规则,估计他们也不怎么清楚。
点开虎童俱乐部的官微,我们最先看到的不是足球赛事报道,而是它推荐的自家微店。
微店内有很多比赛周边,球队风采集锦的画册,比赛视频精选DVD,还有球员个人版的写真挂历,价格不等。销量比较好的是三种产品的套餐,近400元,目前已经售出14件。另外,还有“世幼杯”指定训练足球、球服,以及其他独创的益智玩具。但其中最难想象的,是售价480元的“平台管理建设”费。
在每场直播视频的下方,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红色的“赞赏”。而每场比赛的平均观看人数量过万,有的场次甚至超三万。
今年五月初,该幼儿园举办了“最佳人气小明星”评选活动。但这活动并非以孩子的能力为评价依据,而是根据投票总数决出等级奖项。它还特别强调,“7天活动时间内,最低不能低于300票,否则不能获得相应奖品”。
在活动页面,甚至还出现了“外挂”功能,主张让家长购买礼物来换成更多的票数。
用点赞量决定冠军归属,在官微售卖比赛周边,这些行为让这场比赛看起来,已经与足球精神脱轨,更像一场营销。
那家长呢,点赞的主力军,他们怎么看待这件事?想想开头那位妈妈。还有这位家长,他拿着奖杯,伸出一个手指,声嘶力竭地喊道,“我的孩子为了奖杯已经等了一年了。去年我们拿了冠军,不是俱乐部的队伍,奖都不发”。
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,为孩子拉票夺冠,这种保护孩子的方式可取么?我想到了两天前,发生在足球场上的另一场争执。咸阳一所高校足球场上,学校足球社球员不小心将球踢到了一位1岁半的小朋友身上,这个孩子当时正在一旁遛弯。
虎童足球俱乐部曾在微博上,转发了足球评论人董路所发的一场日本U5幼儿足球比赛,称赞日本一直注重幼儿教学,足球赛也开展得有声有色。那就让我们再次对比一下日本。虎童足球俱乐部所转发的这场日本U5幼儿足球比赛中,孩子们没有太多踢球的方法,但始终围着球跑。有个挺感动的细节是,两个孩子摔倒了,滚了下身子,立马翻身爬起,继续踢球。
之前日本岐阜县举办的一场儿童滑步车赛,也很震撼。比赛中,有位体型较小的男孩,在起跑落后的情况下,利用过弯技巧,完成了从最后一名到第一名的逆袭。